中共台安特支建立后,把进一步宣传革命思想,扩大党的影响,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为了宣传革命,王纯一在黄沙坨小学主持创办了《晚霞》周刊,李恺陈、郭润民、苏忠元等负责编印工作。这个油印刊物每期印发 100多份,分发到全县重点学校,很快在青年知识分子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师生通过阅读《晚霞》,积极参加讨论国事与人生观问题,从而鼓舞了有志青年研究社会问题的积极性。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文学研究会”在特支领导下迅速发展到党所在的各个学校,又吸收了很多进步青年,组织他们学习《社会科学概论》《新青年》《关外》《新潮日报》《学灯》等进步书刊。党组织还经常派党员给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辅导,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知识分子中的传播。
1929年台安地下党刊物《先声》
中共台安特支组织的革命宣传活动
身为特支宣传委员的李一质,利用接触学生、上课讲授知识等机会,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青年学生们讲解统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实质,揭露反动派的罪行,灌输革命思想。他在特支领导下,和李馨化、李维新等共同编辑出版了进步刊物——《先声》,并担任这个地下刊物的主编。刊物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形式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如《我愿》一诗写道:
我愿作摄影机
摄——
劳动者的痛苦
贫苦人的饥寒
农民的劳碌
富者的淫乐
战争的罪恶死亡
官僚军阀的焚杀淫掠
朋友!
这虽不是电影明星的拍照
我相信这比那还要重要
《先声》刊物,由吴玉书、苏忠元二人在关帝庙东院西头第三间房秘密印刷后,再由学生会组织传发给学生传阅,很快在青年学生中产生影响。人们称赞《先声》是“替被压迫者说话”“代表工农学商大众说话”的刊物。为了传播革命思想,党组织在县第一小学还建立了新文化图书馆,买来很多进步书刊,借给学生阅读。其中有:郭沫若的《反正前后》、巴金的《灭亡》、蒋光慈的《鸭绿江上》和《少年漂泊者》等,还有刘少奇、茅盾等所著的书籍。
中共台安特支书记张如恒的文学素养较好,师范学校和第一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经常请他讲演。他利用这些机会策略地宣传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只有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才能推翻旧社会,建设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新社会的道理。他还利用招生考试命题来启发青年考生的思想。师中招生时他给考生出的题目是“目前中国广大农村日趋破产,学子失学,试想宜以何法救济之。”在他的宣传鼓动下,师范中学多次掀起罢课学潮,同反动校长和反动当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特支还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方式方法把革命宣传活动扩展到农民,以及社会其他领域中去。李维新、张振华等人在县城,深入贫困户,登记学生,在第一小学校内也办起了“贫儿班”和平民夜校,使之成为党在农民中宣传革命思想的又一重要阵地。当时黄沙坨小学西邻的娘娘庙,每逢农历4月18日这里都举办庙会。特支利用举办庙会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演出。其内容有破除封建迷信的,有提倡婚姻自由的,也有反映工农群众悲惨生活的。剧本都是由党内同志编写,1930年春的庙会,党组织学生演出了《新民惨案》《贿选村长》《女子继承权》等反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内容的戏剧,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提供资料:中共鞍山市委党史研究室(鞍山日报)